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,經??吹揭恍┙處煘椴荒苡行?ldquo;控制”課堂而煩惱。有的課堂表面上看似熱鬧,實則雜亂無序;有的看上去很平靜,實則是一片昏昏睡睡。反之,如果“控制”過頭了,雖然課堂看起來很有紀律,但又可能宛若一潭死水。長此下去,教學效果不突出,學生反感,對老師的評教也不高,師生關系冷淡疏遠,對工作越干越沒了信心。那么,教師應該如何去實現對課堂的有效“控制”呢?(
拳心同步)
一、不能很好控制課堂的原因簡析
首先我們要找找原因
對癥下藥,課堂因何而亂:
很多時候,課堂不能有效控制的原因多半與教師自身有很大關系,主要有:
1、教師自身的教學功底差
缺乏講課藝術,平鋪直敘,照本宣科,語言平淡,學生聽課肯定昏昏欲睡;知識面窄,不能做到深入淺出,學生聽課就顯得單調乏味;把講課看成單一的知識推導、知識介紹、知識羅列,分析不到位,重點不突出,難點又不能很好突破等等,太多了,不一一列舉了。
2、課堂管教缺乏方法和民主氣氛
課堂雖是教師講授為主,但并不等于教師要占據處于“尊者”的地位,師生雙方應是平等民主的。
有的老師上課,發現學生不守紀律,只是
輕描淡寫地說一聲:“不要講話”“不要鬧”之類,而學生是“濤聲依舊”,不在乎老師的招呼,于是又不斷重復那句話;
有的則是
狠狠的
壓制學生,雖然學生看上去沒有鬧了,可是沒有幾人在學習呀;
有的則是
大發脾氣,對學生大吼大罵一通就以為了事了,殊不知,學生對老師越來越反感了;
有的則
不敢管教學生,怕學生,因此就順其自然,任其自由發展。
3、不關心學生,師生關系淡漠
有的老師上課,只管自己講授,至于學生學不學、學得如何則
一概不管不聞不問不顧,在這樣的課堂上,通常老師的表情都是木然的,眼神無力,目光不敢正對學生;
有的老師則把學生看成是來“取”知識的,好比到水井中去打水,要打多少,由你,要學你就聽,不學就算了;
有的師生之間沒有感情可言,沒有知心話可說。我曾多次聽到過學生說,聽了一個星期的課,居然不知道老師姓什么,同樣我也聽到有老師說,教了一個學期,居然叫不出幾個學生的名字!
4、不安心本職工作
一是不喜歡教育這個職業,但又苦于沒有其它門路,暫時將就一下算了。由于教學效果不好,干脆以難為難,混一天算一天,只要沒有違背國家法律法規,大不了不與任何人來往,“默默無聞”吧!二是不愿在這個地方工作,總想改行或想往高一級層次的學校調動;
三是職稱得到手了,不求在人前也不在人后,將就一下過得去就行了;
四是一心想發財,搞第二職業,本末倒置,覺得干好工作和混一下,經濟上也差不多,不如好生搞個“副業”更實惠;
五是受社會風氣的影響,成天找娛樂打牌使精神空虛,于是不思工作,不求進取。
5、對自己沒有信心,不會正確歸因
剛參加工作是十分熱情加激情,決心加信心,爭取一舉成名。之后由于方法不對或其它某種原因被
跌跤了,于是信心大挫,決心大減,激情大消。
二是工作幾年了由于主客觀原因,
工作沒有效果,但也似乎沒有損失什么,認為干了工作也不過如此,算了,混吧;
三是工作了幾年,
職稱沒有取得,評優提職也沒有自己的份,把它歸于自己沒有運氣,沒有社會關系,不會“央”領導來照顧自己;
四是覺得自己干了二三十年,雖沒有功勞但也沒罪過,
一直都是平平淡淡不也過來了嗎?干嗎去搞什么創新與改革,學什么新課改新課標,還不是個形式過場而已。
二、有效控制課堂秩序的方法
如何對癥下藥,經過長時間的教學摸索,我們得出以下看法,我概括為:
張弛有度的科學管理法。
1、小學控堂法
(1)語言控制法
對于小學班課堂授課
聲音需要
有高有低,
語速應
控制適中,正確地及時地運用
表揚與批評,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及其效果進行及時地反饋。表揚不僅僅是對良好的學習行為的一種肯定,同時也是對不良學習行為的一種否定,一種提醒。教師在運用表揚和批評時,必須讓學生明確地知道是自己的哪種課堂行為受到了表揚或批評。
及時的有目的的、有針對性的提問對學生的學習行為也有很好的督促作用。
(2)肢體表演法
小學班級課堂控制除借助色彩豐富的教卡、生動有趣的實物教具外,利用個人每個肢體部分協調的運用,也能快速有效的吸引孩子注意力,并
與課堂實際內容相結合,讓孩子在無心之中提高對老師的注意力,思維與行為都配合老師,課堂也就自然在老師的控制之中。
(3)節奏控制法
教學安排和節奏要
“低、小、多、快”,即
低起點、小步子、多活動、快節奏。將課堂教學過程分解成幾個小的環節,每個環節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,聽、說、讀、寫、記憶、演練、操作等學習方式交替進行,手、耳、腦、眼并用。因為
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不易,保持更不易,學習形式單一或者學習時間過長,容易造成學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勞,降低學習的效率。
2、中級控堂法
(1)接近控制法
教師要經常地走下講臺,一方面便于對學生的
個別指導,另一方面如果學生注意力不集中,也可以在較近的距離上用敲敲課桌、碰碰肩膀、低聲叫出名字的辦法
進行提醒。如果教師“蛛守”講臺,不但會失去許多與學生交流的機會,而且還有可能喪失對遠離講臺的一部分學生的控制,這對維持課堂的紀律是不利的。
(2)整體調控法
(發動群眾、人人有責)
根據孩子爭強好勝的心理及團隊協作精神,課堂上可把學生分為兩組,回答問題積極的、紀律保持好的獎勵分數,最后看哪組為優勝者,配上各種精神或物質獎勵。
(3)友情談心法(
友情談心,亡羊補牢)
對于部分“頑抗”的學生,也許對于老師直接和間接地提示都無明顯反映,那所采用的就是課后單獨“約會”,在曉之以理、動之以情的溝通同時,也要考慮到孩子家庭或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客觀因素。友情談心的
目的,是要讓孩子在學校即使學習無所得,也要思想上有所得,老師不一定能教好孩子知識,但一定要幫助孩子有個健康的思想道德和正確的學習觀和人生觀。
3、高級控堂法
(1)目標控制法
每節課都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,聽寫作業或學習要求要明確,規定課前、課中、課后具體任務,并將這些清晰地告訴學生。因為
有意注意的效果明顯地要好于無意注意的效果。
(2)事先預防法(
有言在先,先打好預防針)
課堂紀律要靠預防為主,盡量避免破壞課堂紀律的現象發生,一旦發生,那就是要采取補救措施了,對所發現和所預見問題,找到相應適用的解決方法。
為了更好地預防,可以
先制定好紀律制度,分清獎勵與批評措施,當眾宣讀班級制度,并張貼至顯眼處。
(3)目光交流法
課堂上老師充滿愛的目光要輻射到每一位學生。目光所到之處,讓學生感到老師在關注我,并且很愛我,這樣學生們會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。尤其是開小差的學生,當他與教師的目光交織后,會回頭繼續認真聽講,比大聲訓斥更有效,這就要求老師的
眼睛會說話,威嚴與溫柔并存。
【總結】
課堂的控制能力也是教師一種重要的職業能力,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藝術,許多老師都有一些很好的“絕招”,所謂
“八仙過海,各有神通”,但任何一種“絕招”都不可能適用于所有的教師、所有的學生、所有的場合,
多探索、勤實踐、善總結、好學習,就會有好的辦法,就會有好的效果。好辦法是不可盡述的。
可以說,
每一個教師都要經歷一段磨練,才能更好地掌握教學工作。所以教師必須不斷總結經驗教訓,盡快地提高業務水平,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。(
拳心同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