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跟帶著大家了解一下中西方文化的差異。各國有各國的學習習慣、生活習慣,中、西方之間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。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要恰到好處地同外國人進行有效的交流,就必須盡可能地全面地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,尤其是與我國文化有差異的背景知識。
一、稱呼習慣
1. 近年來,許多講英語的人常常用Jim,Jane, Linda等名字稱呼別人,而不用Mr
Summer, Mrs Howard, Miss Green等表示某先生、某太太、某小姐的稱呼來稱呼別人。
2.對于父母和相父母,通常用Dad,Mom, Grandpa, Grandma來稱呼,但也可以直呼其名。對于年長的親成,一般在其名字前加Uncle或Aunt一詞,如Uncle Jim, Aunt May等。
3.社會地位不同的人之間可直呼其名,年齡懸殊的人之間也可這樣稱呼,這絕沒有不尊重對方的意思,如學生稱老師名字,老師并不反感,反而認為學生這樣做正好說明自己
待人友好、平易近人。
4.中國人稱呼別人時,有時在此人的姓后面加上他當時所擔當的職務,如“李局長‘’“馬經理”“王校長”等,而英語中只有少數職業成職務可用于稱呼。如醫生或有博土學位的人稱 Doctor,有權主持法庭審判的人稱 Judge。
二、數字偏好
1.西方人認為3是大古大利的數字。古希購畢達哥拉斯學派把3稱為完美的數字,3
體現了開端、中期和終端,3具備神性。當時的西方文化認為,世界( world)是由大地(land)、海洋( (sea/ocean)與天空(sky)三者合成的;大自然( nature)由動物( animal)、植物(plan)和礦物( mineral)三項內容構成;人體也有三重性:肉體、心靈與精神;基督教也有“三位一體”(圣父、圣子,、圣靈)之說,井認為美德有“三”:忠誠、希望和仁愛。
2.7也被西方人認為是神圣古祥的數字,他們認為人的內心有“七情”,面部有“七,一周有“七天”,彩如有“七條”等。
3.西方人認為13這個數字是不樣的、重大活動不安排在13號,約會的時間不安排在13點,請客避免賓主13人人席等等。追其根源,這主要來自基督教。耶穌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前夜,和12個門徒共進院餐,師徒13人中出了一個版徒猶大。由此,信奉基督教的民族都認為13是個不樣的數字。
三、言行習慣
1.中國人對于贊美,總要譚虛一番,而英美等國家的人沒有這種自謙,當別人稱贊自
已時,他們會愉快地接受,并會回各一句: Thank you.但在某些社交場合,尤其是辦公室或專業場合,兩性之間的間候應十分保守。如果在這些場合男性對女性說:Ah, you are so beautiful.則有可能被誤解為是種挑逗行為。
2.英美人請客吃飯時顯得很爽快,沒有一些客氣話,而客氣一番在我國被認為是有涵養的表現。
3.與英美人交談一段時間后,如果對方說: has been interesting talking to you.你千萬不要以為對方認為同你講話很有趣,不妨再聊一會兒。實際上這句話的現在完成時暗示對方希望結東談話。因此,在這種情況下你最好就此停止
4.英美等國家,尤其是美國,特別注意培養人的自強性格,對于幫助,他們常常會用
這樣的語句拒絕:No, thanks. I can do it myself.有時甚至會認為你的幫助是瞧不起他。因此,如果你是出于善意想給處于困難中的朋友予以幫助時、最好是間接地為他創造條件,而不宜直接給予幫助。
5.英美人常在圣誕節、生日、結婚日等時候贈送禮物、他們不會像中國人說“一點意
思,不成敬意”之類的自謙的話,而會說: This is my best gift for you.同時希望對方立即打開并說他非常喜歡剛收到的禮物。
6.如果你碰到了好運氣,一位外國朋友會對你說: You are a lucky dog.那么你該怎樣回答呢?句中的 lucky dog在英語中是“幸運兒”的意思,你對對方的恭維可以這樣道謝: Thank you。


加盟拳心同步,共創世紀偉業!